低壓斷路器以及不銹鋼電熱管的接線方式
1.概述
斷路器垂直正向安裝或橫向安裝時,以斷路器面板上銘牌的字或標識做參數,將斷路器上方的接線端作為電源的進線端,又名電源端,將斷路器下方的接線端作為負載的連接端,又名負載端,這種接線方式,稱為上進線;反之將斷路器上進線中的電源端當作負載端,負載端作為電源端來使用的接線方式,稱下進線。
2.典型的母聯形式
斷路器連線通常為上進線方式,但往往也因安裝場合的緣故,對斷路器要求下進線方式接線。例如:電源處于配電柜的下方,電源進線至斷路器負載端較方便;也有柜子里上、下裝有二臺或二排的斷路器,電源進線從中間部位引入,對上、下二臺或二排的斷路器接,分別為下進線和上進線的接線方式。還有一種特殊場合,不管采用何種措施都避免了下進線的方式,在建筑電氣中較為經典的母聯形式,如圖1。
中的QF1、1F2、QF3三臺斷路器是互為連聯的形式,只能有2臺斷路器同時處于合閘狀態,并必須有一臺處于斷開狀態。在實際運行中,常用三鎖二鑰匙來保證其連鎖的可靠性,如HSW1系列智能型萬能式斷路器就有此功能,三臺斷路器均具有相同的鎖,能可靠地鎖住機構的脫扣部位,三臺斷路器只能配有二把相同的鑰匙,當鑰匙插入并解鎖,斷路器的機構才能運作,使斷路器正常合閘。正常運行時QF3不配備鑰匙,斷路器QF3處于斷開位置。當二個電源中任一電源如QF2不能供電時將QF2的鑰匙移至QF3上,則QF2斷開,QF3能合閘,所有負載通過QF1和QF3由同一電源供電,此時QF3為上進線方式。而當QF1不能供電時,所有負載通過QF2和QF3由同一電源供電,此時QF3為下進線方式。因此,對于斷路器QF3來講,不管怎樣的連線方式,分別對兩個電源來言,總有一個是上進線方式,一個是下進線方式,因此講這種場合是避免不了采用下進線的。
3.不同的結構有不同的上下進線方式
是不是所有的斷路器都能同時滿足上進線和下進線的方式呢?按GB14048.2-94國家《低壓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 低壓斷路
器》標準規定:在斷路器銘牌上或載明在制造廠提供的有關資料中,載明電源端和負載端(如有必要區別的話)。DW15-200、400、630萬能式斷路器在制造廠家的樣本或使用說明書中都明確指出:斷路器的接線方式為上進線,濕度傳感器探頭, 不銹鋼電熱管, PT100傳感器, 流體電磁閥,鑄鋁加熱器,加熱圈用戶不能將電源端和負載端反接。在DZ20系列塑殼斷路器行業標準JB589-1997則規定:“斷路器有電源端和負載端標志,分別以1、3、5表示電源端,2、4、6表示負載端。”。有些廠家在DZ20系列產品蓋的模具直接刻上了“1、3、5”和“2、4、6”阿拉伯數字。也有些塑殼斷路器的塑料蓋上直接壓制有英文“Line”和“Load”,或者壓制漢字“電源端”和:“負載端”,還有用不干膠標牌,標牌上有“Line(電源端)、Load(負載端)”字樣,凡有此字樣均說明該斷路器只能上進線。萬能式斷路器大多數在樣本或制造說明書中規定,若沒有這種標識或說明,則意味著可以互為電源端和負載端。
同樣是DW15系列,殼架電流大于630A的斷路器,如殼架電流為1600A、2500A、4000A的斷路器,不僅能上進線,也能下進線,HSW1系列、DW45系列智能型萬能式斷路器中所用規格均能上進線和下進線,而且在型式試驗過程中,極限斷路器分短能力、運行斷路器分斷能力和短時耐受的實驗時,均采用下進線方式考核,試驗結果符合斷路器所采用的標準。
為什么有的斷路器只能上進線,不能下進線,而有的斷路器既能上進線又能下進線呢?這主要跟產品的結構有關,靜觸點至斷路器接線端距離較短,動觸點焊至動觸桿連著軟聯結經脫扣器至連線端的距離較長,傳統的斷路器設計總是以連著靜觸頭的接線端作為電源端,在動、靜觸點之間有滅弧系統間的隔離及電源端之間的相間隔弧措施均在設計中充分考慮,當斷路器的動、靜觸點及連接部分,因絕緣及隔離已有措施,只要滅弧系統正常熄弧,斷路器也就能正常開斷。
但采用下進線的斷路器在短路分斷時,動、靜觸點斷開后,各相動觸點連接部位均為帶電體,在一段較長區域內,如軸間脫扣區有空隙,極限分斷時產生的電弧因電動力及滅弧室緣故,大部分在滅弧系統中熄滅,但總有小部分的帶電游離氣體與鄰相帶電體相遇,就可能產生相間短路,破壞了斷路器正常斷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