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濕度傳感器普及還缺什么?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迅速發展,其中內置的微機電系統(MEMS)的比例越來越高。根據市調機構Juniper Research公布的*新研究報告,預計到2016年應用到移動設備中的MEMS器件收入將超過60億美金。其中除了已經大規模應用的加速度計、陀螺儀、重力感應計、麥克風、射頻器件等,還包括剛進入商用不久的壓力傳感器、揚聲器、軌跡球、微型投影機、溫濕度傳感器等。其中溫濕度傳感器等新興的MEMS器件則有望成為智能手機硬件差異化的重要部件。
“目前,我們公司的傳感器每年的出貨量已經超出了幾千萬片,全球業務增長幅度近年來都在40%左右。”總部位于瑞士的深圳盛思銳(Sensirion)公司總經理Paul Chia表示,作為全球**的傳感器制造商,盛思銳公司早在七年前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并向中國廠商推廣溫濕度傳感器。“我們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主要分三大應用:**是安防監控;**是節能,普遍應用到家電,汽車等領域;第三則是舒適度,主要應用于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在2009年,盛思銳公司推出了一款當時世界上*小的數字濕度和溫度傳感器——SHT21,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一直以來,盛思銳在推廣溫濕度傳感器的過程中,都非常注重于宣傳舒適度概念。“之前的客戶只有溫度的概念,而沒有濕度概念。其實相對濕度是與溫度密切相關的,只有對同一測量點的濕度和溫度進行數據采集,才能保證相對濕度的準確性。”Paul Chia表示,人體對空氣濕度的舒適感應空間較窄,因此需要通過感應器來感知濕度,隨時補充或降低水分濕度傳感器探頭, 不銹鋼電熱管, PT100傳感器, 流體電磁閥,鑄鋁加熱器,加熱圈。

在2009年,盛思銳公司推出了一款當時世界上*小的數字濕度和溫度傳感器—SHT21,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盛思銳是業內**家將溫、濕度傳感器集成到一起的廠商。“我們不僅僅是提供一個感應器,而是把溫度補償和標定數據都集成在一個電路里面。我們的溫濕度傳感器在出廠前都經過完全標定,客戶只需將其跟單片機通訊就可以直接采集到數據。”據介紹,溫濕度傳感器作為電子技術和物理化學原理的復合技術,硬件因素只占其中50%,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標定。如果要保證測出來的值是準確的,則需要保證每次檢測的標定值永遠在一個固定范圍內,這是非常難做到的。一般來說,由于標定需要大量的數據來測試,只有產品出貨量越大,產品穩定性才會越好。“由于一些小型IC廠商出貨量較小,所以很難保證測量數據的穩定性和精準度”。
據了解,溫濕度感應器目前主要分為電阻式、電容式兩種,相對來說電容式的精準度比較好,感應速度非常快,但是在水分的侵蝕下容易氧化。由于盛思銳采用了獨特的的電極分布和鍍膜技術,使得感應器不僅不會氧化,還能很快吸收水分子。“基本上每一個廠家的濕度傳感器都存在一個問題,進水容易損壞。我們的傳感器在水分蒸發后可以迅速還原,電阻式傳感器無法做到這一點。”
針對手機市場,應用匱乏成普及*大阻礙
Paul Chia認為,未來的傳感器市場尤其是在消費電子及物聯網等領域擁有廣闊前景。當然在具體應用中,也面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物聯網方面,客戶希望一塊紐扣電池可以為傳感器供電達4年之久,另外多種傳感器的組網和無線傳輸方式也是一個問題。”但在手機行業的市場推廣過程中,Paul Chia意識到,阻礙智能手機廠商采用溫濕度傳感器的主要原因,可能并非來自傳感器本身。
“我們的產品能提供溫濕度參數,但是怎樣使其轉化為手機用戶的有利信息?”在日本,針對溫濕度傳感器的應用開發已經走在了前列。盛思銳的溫濕度傳感器已被應用于日本某知名品牌手機當中。筆者猜測,相關數據可能會被NTT、DOCOMO等運營商賣給氣象臺或商家來進行分析。在中國,包括海爾、聯想在內的手機廠商也開始了一些嘗試,針對農村市場已經推出了可以顯示溫濕度的手機,可以幫助農民更便捷地了解氣候變化。“未來我們還可能在一些針對老人的手持設備中加入溫濕度傳感器,提醒他們及時補充水分和調節空間溫濕度。”
在消費電子領域,溫濕度傳感器的傳統應用是天氣預報以及室內監測,例如盛思銳三年前在香港做的“weather station”,通過一個顯示屏顯示日期、時間、溫度和濕度。手機中如果僅僅集成這種應用,消費者是否愿意為增加的成本買單?
“在接觸國內手機客戶的過程中,他們對我們的產品其實很看好,**的疑問是手機還缺少相關應用。很遺憾的是,如果沒有大型國際品牌手機廠商先使用,國內二、三線手機廠是不會貿然嘗試的。”Paul Chia透露,近段時間他基本上遍訪了國內排名前十位的智能手機廠商及IDH公司,但是*終還是確定先與日韓和歐美的幾家國際品牌廠商開始合作。他同時表示,隨著Windows 8、Android 4.0增加了對于溫濕度傳感器的API支持,相關的第三方應用開發人將可以在此基礎上開發大量的應用軟件。而一旦幾家國際公司率先應用,將很快在國內形成更加完善的生態系統。
當然,如果要針對中國手機市場,成本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因素,目前溫濕度傳感器在成本上仍然過高。“我們也意識到手機行業很多時候‘興奮點’在1美金以下,而目前業界同樣產品的價格還達不到興奮點,所以我們也在研發一些體積較小、功耗較小、成本較低的產品。”Paul Chia表示,用于消費類電子產品上的傳感器精度可能并不需要達到那么高,他認為5%濕度精度、0.5℃溫度精度已經可以滿足客戶需求。隨著傳感器價格的持續降低,相信未來不只是**手機,包括中、低端的智能手機都會考慮加入這一功能。
從應用層面來看,與手機行業相比物聯網行業對于傳感器的要求似乎更加迫切。“物聯網是我們重點關注的領域,我們現在跟國內的倉儲物流中心有交流,未來將針對倉儲運輸、物流監控等領域推廣我們的溫濕度傳感器。”Paul Chia表示,有數據統計,與歐美相比中國的食品運輸缺乏監控措施,采用溫濕度傳感器對運輸中的食品進行監控可以有效幫助降低食品運輸中的損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只需要動動手指,通過手機或電腦即可簡單實現。
除此之外,溫濕度傳感器未來還將廣泛應用于農業、氣象、海洋、環境、林業、水利、電力、科研等領域。
“我們意識到,中國是一個很特殊的市場,可能歐美市場的許多應用在這里并不適用,而很多針對本土的應用我們還沒發現。”Paul Chia表示,盛思銳未來將進一步開拓代理渠道,以滿足中國市場的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