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圈分析實驗分析儀器行業發展情況
伴隨著十二五的春風,以及節能環保政策的提出,可以說分析儀器市場前景是十分廣闊的,但是從目前的競爭環境來看,分析儀器目前的發展并不樂觀,依然存在著一些矛盾。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秘書長曹乃玉在回顧“十一五”期間我國分析儀器行業發展的情況時,認為上個五年是該行業發展速度*快的五年,其標志為四個方面:行業規模、運濕度傳感器探頭, 不銹鋼電熱管, PT100傳感器, 流體電磁閥,鑄鋁加熱器,加熱圈行質量、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她指出,這一結論的數據來源,包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環境保護部和國家科技部。 從技術進步的角度看,我國在線分析儀器產業在過去的五年中,基本完成從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的轉變,在智能化、網絡化技術上有很大的進展。一批技術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中**產品水平,并已經實現了產業化。國產控制系統進入大型工程,打破了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對國家經濟**具有戰略意義。
談到關于我國分析儀器產品2010年出口情況,有幾組數字值得業界人士關注:進口289.54億美元,同比增幅38.74%;出口142.78億美元,同比增幅34.01%;其中科學儀器類進口157.3億美元,占儀器儀表行業進口45.6%,同比增幅35.23%。雖然進口數字大大高于出口數字,但從整體發展情況看,曹乃玉笑稱,一位業界人士在對相關數字進行比較后指出,在線分析實驗儀器產業在“十一五”期間的發展,實質上超過了風生水起的IT產業。
行業發展仍面臨三大矛盾
盡管在過去的五年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行業依然存在著多個薄弱問題。比如:**國產儀器技術指標和性能指標總體低于國外同類產品、科技投入和自主**能力弱、國產儀器穩定性和可靠性與國外產品差距明顯、基礎技術薄弱,還包括制造業與使用儀器的產業技術人才隊伍薄弱等。
曹乃玉指出,在經歷了“十一五”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后,我國分析儀器、尤其是在線分析儀器產業正面臨著“求”與“供”的矛盾、“穩”與“高”的矛盾,以及企業投入與市場進入的矛盾。
為了解決以上矛盾,我國“十二五”分析儀器也推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包括國家對重點項目、工程儀控裝備單獨考核、建立***開發式技術**平臺、增加國撥資金在項目中的比例、對聯合并購給予政策支持,以及加大對技術中心**能力建設的支持。
“十二五”:任務艱巨尚需業界共同努力
高度發展的信息化,給在線分析儀器產業帶來新形勢和新挑戰。正如曹乃玉秘書長所指出的,“十二五”期間,我國對在線分析儀器產業發展明確了任務和目標,其中目標有幾個數字指標:總產值達到或接近萬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5%左右,利潤總額達到713億元。出口超過300億美元,其中國產企業的出口額占50%以上。國產品牌產品質量整體提升,國產企業的銷售額占國內行業總銷售額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
分析儀器行業在十一五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還面臨著三大矛盾,因此分析儀器產業的發展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過程,需要業界的共同努力,把質量、科技、**、人才擺在首位,爭取在十二五中再創輝煌。